乘机小贴士:携带蜂蜜乘机有规定
* 这是黄玉顺教授与方旭东教授于2017年7月5日进行的关于黄玉顺生活儒学的对话。
精英意识的表现就是知识分子把自己置于代圣贤立言的位置,视自身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主体,即社会良知的代表,对社会自觉地省察、批判,承负起超出自身知识追求以外的社会职责,以道德理想主义取代知识的探究,并把它施行于社会生活中去,静而圣,动而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德字最初取象于道路,有直行、正直、中正之意。其次,返身而诚、诉诸人之心性的道德实践,缺乏一个可以公度的标准,使人的社会行为成为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性选择,给统治者的为所欲为提供了学理上的根据,易于造成政治上的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士……仁以为己任(《论语·泰伯》),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知识分子的形象和角色意识在新的政治、经济语境中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孳乳出一种庙堂意识,常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关怀。
言与德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元话语,规范着中国文化的形态性质及意义导向,即它只能以仁学为中心,现世人生成为一切知识活动的根基。中国古人对德与善、美、法等概念缺乏严格的认识区分,经常在同义或交叉的级次上使用它们。在自然万物演化及规律问题上,明显不如天体物理学的物质演化理论和现代生物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
儒家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说,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由于明显不合乎历史事实,首先不如西方近代思想家关于道德起源的契约论解释先进,继而更没法与当代伦理学关于道德起源于原始习俗的解释相比。儒学的经世致用理论,根据其所涉内容,按现在的学科标准,基本上属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范围。据此理解,从哲学史上看,哲学在基本层面,存在过三种本体论,即关于自然的本体论、关于社会的本体论和关于人本身的本体论。只有其中谈到的知行关系问题,在宋代重新得到儒学的重视与讨论。
那么,当今之世的人们,面对如此众多的学说类工具,究竟该选择其中的哪一种来作为自己实践的指导理论呢?答案自然只能是选择其中最为先进的那套理论。与之相对,现代学术已有了专门研究社会的学科,即社会学、人类社会学、社会哲学、历史哲学这些,并且也已经形成了诸多各有特色的理论与流派。
因为传统儒学与现代学术相比,必须仍有比较优势才会有如此意义复兴的可能性。从封建政治体制、皇帝集权政治体制与儒学的关系说,虽说封建政治体制不是由儒家儒学建构的,因为有夏商周的封建政治体制时,还没有儒家儒学,但儒学的开创者和第一圣人孔子却是周礼即周朝封建政治体制的仰慕者,明确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由于对各种特殊性道德问题的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仅仅是到了当代才有的事情,因而儒家伦理学和西方传统伦理学一样,基本上研究的都是一般性的道德问题。[15]荀子的这些认识论思想,按当时水平看,应算高明的,可惜没有得到儒家后继者的关注、继承和发展,乃成绝学。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儒学道统是将道德视为人的本质所在。退一步讲,即便不以社会这个术语为衡量标准,而是从实质内容方面考察,儒学也没有多少关于社会的理论建树。用后来荀子的比喻说,就是民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化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有能回馈其创造者即人的报答力,这种报答力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的效率体现出来的。
只有荀子认为,道德源自圣人制定。这种评价观既初级又平常。
实际上,中国传统学术是有认识论的,儒学也有自己的认识论。[13]二是有关于概念要制名以指实的逻辑学主张及论述。
[17] 韩东屏:《人本伦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6页。因为不抛弃原理的改造难以有效,而抛弃原理的改造结果将不再是儒学。并且,它也没有论及和提供如何实现这种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政治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大同世界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施仁政是指给老百姓诸多好处,包括孔子说的富之、教之、使民以时、敛从其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和孟子说的制民之产、轻徭薄赋,等等。[⑦]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⑧]的是察于人伦,还明确说仁也者,人也。2、儒家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在现代才有的名词和学科划分。
[⑧] 《孟子·离娄下》。中国传统学术没有认识论的术语和说法,张东荪甚至说中国哲学无认识论,并为之提供了四个理据的论证。
从实际情况看,儒学的内容范围基本上只限于哲学。这里,文章的大小题目都有变动。
[③]不论是用乱平还是用文教、君民来划分历史和说明社会演变,都很肤浅、粗糙,不过是依据某些表面现象做出的简单总结,不仅还没有触及到社会演变的内在原因及动力机制,而且也与社会历史的整个实际过程不相符合。[28]儒学作为一种由中国古人创造的符号文化中的一种人文学说,自然也摆脱不了这一命运。
这种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成熟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儒学连见都没见过,又如何能有关于它的理论?当然,更谈不上能成为主导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理论。可只要解剖儒学一下就会知道,儒学无论是在其基本原理层面,还是在其经世致用层面,都已呈落伍之状,仅其中的某些具体见解还有一定的当代价值。传统儒学作为事关人文社会的学说,与整个中国传统学术一样,没有具体学科的划分,都是人文社会诸领域的问题混在一起言说的大一统式论述。从内容比重上说,儒学在这个层面的份量,要远大于其原理论述。
纵然是被当代新儒家最为推崇的儒学终极关怀主张,即仁义原则和大同世界理想,也实在算不上是高明的见解。其六,在应该如何对待其他国家的问题上,儒家的观点是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即以德行仁者王,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即以力假仁者霸。
从自然经济与儒学的关系说,虽然自然经济不是由儒家儒学造就的,儒家儒学也不是由自然经济生产出来的,但儒家儒学一直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和为富不仁的价值观念,在客观效果上,都是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而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大问题和特殊问题,指望靠祖先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幼稚的,也是非常没有出息的表现。
当然,晚清时期大儒康有为的《大同书》确实是把大同世界当作最理想的终极社会来论述的,只是其内容并无多少属于自己的新意,不过是西方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和经济主张的某种复述。其五,在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社会的问题上,儒家的观点被当代新儒家说成是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中首先论及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主张。
在人性或人的本性问题上,儒学正统是人性本善的观点。如程颐的格物致知之论,朱熹的格物穷理,力行致知之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论,都是宋儒在认识论方面的贡献。既然儒家各种道德起源说都如此不堪,那由其内蕴的道德本质观也好不到哪里去。儒学整体上的全面落伍不仅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也有其必然性。
总之,传统儒学认识论的开端即荀子的认识论虽然相当不错,却因缺乏后学而不可能与已经面面俱到地论及了认识论的各种一般问题的当代哲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相匹敌。在道德起源问题上,儒家伦理学基本上属于先验论的观点。
所以,儒学在现代,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法先进,更遑论重新成为社会主导理论。因而对于它们的评析,要安排在本文的下一部分进行。
文化报答力的递减趋势在器物文化中是绝对的普遍现象,在符号文化中只有已有范式已成真理的常规自然科学不在其列。古往今来,无论中外,先后产生并积累起来的学说都已经很多,并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永远也不会停止。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双层玻璃露点升高怎么办
下一篇:新型玻璃材料有几种类型